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经验:不差钱+拼命赚钱?

发表于2010-01-14

以国内媒体的“习俗”,年末的时候总是“好消息”不绝于耳的,像过年时整天回荡在耳边的小鞭炮。据说,这个“不差钱”的喜庆传统老厉害了,三年自然灾害也没让这“习俗”成为例外。

 

今年“保8”要成功,“中国崩溃论”被“淡去”,好消息便更多了:全球银行估值中国占了前四名啊,“铁公鸡”持续获得信贷支持啊,“地王”不停地创新啊,“汽车全球第一”啊,“家电下乡”多卖了580亿啊,连“大蒜精”都为农民兄弟创收施展了魔法,小涨了1000多倍……

 

于是,“半小时”开始语调庄严地总结起“中国经验”,而“中国经验”的“全球价值”更是被“中国经济学家”介绍到了纽交所的美国银行家,就差“组团”进行环球“劳模”报告了。

发表于2010-01-14

以国内媒体的“习俗”,年末的时候总是“好消息”不绝于耳的,像过年时整天回荡在耳边的小鞭炮。据说,这个“不差钱”的喜庆传统老厉害了,三年自然灾害也没让这“习俗”成为例外。

 

今年“保8”要成功,“中国崩溃论”被“淡去”,好消息便更多了:全球银行估值中国占了前四名啊,“铁公鸡”持续获得信贷支持啊,“地王”不停地创新啊,“汽车全球第一”啊,“家电下乡”多卖了580亿啊,连“大蒜精”都为农民兄弟创收施展了魔法,小涨了1000多倍……

 

于是,“半小时”开始语调庄严地总结起“中国经验”,而“中国经验”的“全球价值”更是被“中国经济学家”介绍到了纽交所的美国银行家,就差“组团”进行环球“劳模”报告了。

 

只不过,上完“中国经济学家”的课后,美方的代表还是“半信半疑”,表示听完之后感觉中国经济都没有问题,“但这不太可能”。有美国银行家表示,如果这些学者能真正指出问题所在,而且讨论解决办法,可能还会让他放心一点。

 

东西方不同嘛,有疑问也正常。林毅夫等中国经济学家既然是去“讲课”,又正值年末,自然也是按“习俗”要报好消息的,但能被美中什么协会请去,说明中国的地位还是提高了的。这一点,就像“田纳西的馅饼”在赵丽华女士看来是“最好”一样,毋庸置疑。

 

发表于2010-01-14

退一步说,从美方看这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尽管央视评的年度人物是高等劳模俞老板等三人,但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却是以四个女性农民工为代表的“中国工人”,认为是他们的肩膀支起了2009中国经济的江山,言外之意,没有他们的吃苦奉献,没有他们的不计酬劳,没有他们的背井离乡,中国的血汗制造业还不知会如何呢!一句话,拼命赚钱的“中国工人”才是中国经济的真正栋梁。

 

当然,美国的媒体的确有不了解东方的一面,比如,除了拼命赚钱、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等等,拼命花钱的中国银行们也是功不可没的。对此,无论是不是装孙子,美国人似乎还缺乏深刻认识。更何况,拼命花钱的还有中国富豪团,否则,凭中国那点人均“鸡的屁”,怎么可能一口气成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呢。

 

据本人不那么正规地估摸,正是这“两个拼命”神力无比,才成就了“中国经验”的盖世神功。而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能源革命等方面,我们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发表于2010-01-14

政府谓之“保增长”,老百姓谓之“拼命赚”,多少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即便2009特殊,也不过是多了个“拼命花钱”激活“铁公鸡”而已。也因此,中国人牺牲了环境、耗尽了资源、忍受了低薪、受够了盘剥,为世界,特别是为美国佬花天酒地的低通胀生活,做出了极大地贡献,甚至还成就了格林斯潘的美名。

 

这样一来,美国人再不干粗活、脏活、累活了,拿着“低保”便可以优哉游哉的环美旅行,还号称失业了……这“失业”多好啊,估计不少中国人也盼着这么“被失业”!

 

然而,等金融危机到了的时候,美国佬不干了,他们把“失业”的罪状算到了中国人的头上,对我们搞起了“保胎”等等名目繁多的制裁。天地良心,我们对世界贡献这么大,为何“保胎案”以来欧美印阿等等却都在设置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给中国?而不是学“中国经验”整天像“开放先生”一样“以德服人”?

发表于2010-01-14

只不过,这么一折腾,外贸剧损,中国人民便更得拼命赚钱了。这有点像当年我们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做“人民币不贬值”的“负责任的大国”,责任倒是负了,形象也似乎有了,但却导致我国银行业几乎“技术性破产”的“经验”,真有“全球价值”么?打碎钢牙往肚子里吞,一言难尽啊。再拿今年的银行业为例,信贷跃进了,但资本金却不足了,所以现在的中国几大银行们虽然已贵为“全球银行业估值前四”,但也只能琢磨着在2010年向可爱的股民们手里筹个几千亿花花。

 

因为除非少数特擅长"解构主义"的“爱国者”,一般人都知道这个“估值”很不靠谱,就像中石油拿着40亿流通盘形成的溢价,来估值其2000多亿股的“汽油桶”总市值一样。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林林总总的“垄断牌汽油桶”,中国百万股民才光荣地永久地站在48.6的珠峰高度,俯视笑看中国石油这些日子里在14元左右闪展腾挪的“指数神功”!我们的口号是,忽悠不要紧,只要指数红,站在高处看,自有接班人

发表于2010-01-14

其实,这也没什么新鲜的,为房子离婚的那点破事儿,本山大叔的老家那边早有了,这不就是拼了老命拼了老脸赚点钱么?离婚算什么!君不见,有人拼命赚钱,便有人拼命花钱,多么和谐;君不见,拼命赚钱的背后,是钱赚了婚姻,赚了亲情,赚了身体,赚了资源,赚了空气,赚了自由……

 

过年了,赚了!可“不差钱”似乎变成“就差钱”了,围着个钱眼转似乎还是中国人的宿命——到底谁在逼着中国人拼命赚钱呢?“就差钱”么?2010,本山又成了预言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