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东莞站长被免职:是服务于群众,还是服务于“制度”

发表于2010-02-01
你如何看待站长因列车员帮旅客爬窗被免职?”这个新闻最近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之所以轰动,并不是由于一个站长被免职本身,而是因为由此引发的民众反应和对铁路运输真实情况的思考。
发表于2010-02-01

被免职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是担心“舆论压力”。如果没有网上铁路工作人员帮助群众爬窗上车的照片出现,免职这件事根本不会发生,在社会舆论作出反应之前,官方的反应是免职,避免舆论出现“渎职”的说。或者我换种说法,如果当时新闻报道的焦点在于“助我一臂之力,赶上回家路”那那些铁路员工和那个站长,会不会成为特殊的典型呢?

发表于2010-02-01

在这次的事件上,媒体,起到决定性的作业。那位摄影记者,从未想过让一个人失去工作,他的出发点仅仅是“回家难”~可是,造化弄人。“内疚”成了那位记者目前的网络签名,看来即使身为记者,他也还不了解媒体的影响力。

发表于2010-02-01

二、对事件的感受

春运我的感受不多,但是清晰的记得大学放假前夕自己兴奋和紧张并存的心情。兴奋源于回家的快乐,紧张来自对车票的担心和对上车的恐惧。

尽管每年春运,和寒暑假到来前总有有关部门开口承诺,可是真实情况只有参与其中的人知道。不变的火车,不变的票量,变得只是原本分散的客流集中在假期到来的那么几天。大学四年,每一次想起假期回家的火车,都心惊胆战:安检的队伍一直延伸到街面,候车的场所让人窒息,上车的时候你推我挤~~~~~每一次都是开车的哨声已经吹响,站台上乘客满满~那种恐惧,我到现在都能感觉~我想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记得。

发表于2010-02-01

至于爬窗,我唯一见证的一次,是2007年底,我在石家庄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结束当天,我就和同行的同学返回大学所在地保定。由于预料到了考试人数众多,返程票不好买,我们事先找好人买好返回的票,而且石家庄市始发站,我们就单纯的以为“我们有票,又是始发站,人再多,能上去车就行,不就是挤点儿嘛!”没想到,我错了。我们已经提前进站上车,可是,完全完全,上不去。完全。眼见开车时间就要到了,人群开始慌乱。人在异乡,我们没有认识的人,我们没有住的地方,我们甚至没有打出回不去的预算,我们没有钱再过一晚上。

发表于2010-02-01

然后,有人开始爬窗户了。已经上车的人,好心的再里面帮着拉,外面的同伴推着~可是,更多的人,连车窗都靠近不了~~我同行的几个男生合力把我推上了车,可是,他们却被人群挤散了。那种情况下,我们也反抗过,我们喊着“我们有票,为什么不能上”?列车员的答案是,我们也没办法~还有就是,下去,下去,不然关不上门了。那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有一些,愿意帮我们爬上窗户的乘务员,我们会感激不尽。

发表于2010-02-01

三、事件发展

尽管网上一片支援之声,但是我依然认为那位站长的工作前景不容乐观。已经做出的决定如果改变,会被想成舆论左右了制度。有心人士恐怕也会大作文章,探讨“下次再有争议性决定,是不是就靠舆论投票决定?”其实有些人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这次舆论都站在了站长这一方,因为,他们太了解中国铁路运输的真实状况了。想回家的人没错,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帮人一把的人,又有什么错呢?当年那个惨被挤下火车道的女孩,如果当时有个人帮他一把,让她从窗子上去呢?也许她不会死。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