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买房还是买户口:80后置业大军虎年再杀回马枪?

发表于2010-02-25

【编者按】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曾经阳光的小虎队《再聚首》唱哭了许多80后。有网友评价“小虎队唱的不是歌,是岁月”。随着青葱岁月的一去不复返,80后的心酸日记里,不只是对美好记忆的留恋,更是对眼下工作与生存压力的不满和无奈。随着80后的渐渐长大,我们不再是拿着压岁钱欢天喜地的小孩,而是想着我们还会多少甜蜜的负担。在一次次的往返旅途中,我们曾经年轻的激情也归于成长,想要能够有一个安营扎寨的领地,为老去的他们、为守护身边的她一个温暖的栖息地。本期深度报道主要关注在外务工的80后这一个群体,是恐归还是打算归巢?

作为松动户籍制度的一项措施,“购房落户”在许多地方推行多年,虽然都或多或少受到质疑,但并没遭受如今这般强烈的争论。一方面,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主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施行“购房落户”这一观点提出后,让这一争论有了话题;另一方面,适逢春节期间的民工潮涌动,海陆空三栖交通的超负荷运转和成千上万滞留未归的人们的回家渴望,激化了这一争论。其实无论是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都是国家为引导资源、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居民的居住幸福指数而出台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作为80后,如果不能在一线“熬出头”,为何不尝试转战二线城市呢?

购房落户中小城市率先行 北京上海几时松口?

我国的户籍体制改革几年前已先行在中小城市放开,2008年中国楼市持续低迷,成都、武汉、天津以及广东省等地再次调整购房落户政策。但是对于诸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目前依然实行人口指标控制的户籍管理政策。

>>>中国多地推出“购房落户”政策

2008年12月12日,成都市率先实施购房落户新政。

2009年1月19日,武汉市发布购房落户新政的细则,对购房范围、落户条件、新旧政策适用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2009年1月20日,直辖市重庆也出台政策,规定重庆新购房户,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上商品房,可将户口迁入主城区。

2009年2月4日,天津市政府宣布申办天津市蓝印户口的购房款标准,由原来统一的100万元调低为市内六区、塘沽区80万元,环城四区和汉沽区、大港区60万元,宝坻区、武清区和三县40万元。

2009年2月13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开幕,省建设厅提交给与会代表的参阅材料《2008年我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及2009年工作思路》中提出,拟在有条件城市放宽购房入户政策。这也使广东成为第一个拟推购房落户政策的省份。

此外,在长沙,取消了以往购房落户需要60平米及以上条件限制。在河北保定,凡在市区城区购买商品住房,无论购买面积和金额,均可无条件办理购房者本人以及直系亲属的市区户口,同时取消户籍保税登记。第三个定期新规定是购房落户不再售房屋限制,买二手房也可以落户了。

>>>专家建议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台购房落户政策

 一个城市户籍上到底捆绑了多少利益?河南籍来京农民工刘永全给记者算了一笔“户籍账”,按他的算法,一个北京户籍上绑定的显性经济利益竟超过百万元!尽管我国的户籍制度多年来基本没有改变,但在改革开放30年间,城乡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对户籍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和挑战,户籍制度管制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功能明显弱化。然而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福利待遇,却如一道道“隐性户籍墙”,将大量有落户需求的外来人口阻隔在城市之外,延缓了城镇化战略推进。

据记者了解,当前人口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仍以户籍人口为准,导致一定程度的管理“失效”,上海等部分大城市的户籍人口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是城市人口的实际规模却在膨胀,这说明户籍制度不足以反映当前城市人口实际情况,显性的户籍“壁垒”已不再构成城乡劳动力转移阻力。

业内人士针对北京市的现实情况,设想了“购房落户”三项准入条件:首先,在北京市购买单套房产在规定金额以上,学历在本科以上,在北京市常住年限达到两年以上的外地居民,购买单套房产可解决一个户口;其次,个人购房款达到房产总价50%以上的外地购房者,方可落户;第三,通过“购房落户”政策获得的居民户口实行与一般居民户口的区别管理,居住一定年限后方可转为一般居民户口。

【小编点评】2009年楼市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在房价与老百姓收入比总体仍显畸高的情形下,重提出台"购房落户"政策,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北大教授杨开忠则坚定地认为,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准入条件制度,用“购房落户”取代户籍制度是利于社会公平的。而且,“购房落户”较现行户籍制度更加平等。虽然社会呼声如此高,但是北京、上海等地的户籍制度似乎还没有松口的意向。

 

发表于2010-02-25
【聚焦中部】中部崛起引导“凤还巢” 武汉你做好准备了吗?

继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涌现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中共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部地区成了“被遗忘的区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得是中国的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六省。这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有一句顺口溜——“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或许正能体现出中部的现状和尴尬。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河南、湖北希望藉此“中原隆起”和形成“武汉经济圈”;山西、湖南希望借助中部崛起政策,加快自身发展;安徽、江西既“东张”又“西望”,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一方面渴盼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中部六省希望中央加大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部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支持中部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中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中部解决交通设施的薄弱环节,支持中部治理生态和环境,支持中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中部减轻财政负担。

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辐射范围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武汉回家计划

一线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不断挑战购房者的心里承受底线。近日,据搜房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八成异地客有置业武汉的打算,其中33.33%的网友打算移居武汉。2010年2月6日,搜房网(武汉)入年以来最大规模千人看房团兵分四路,横扫武汉三镇复地东湖国际金地中心城保利心语等近20个热门楼盘,5万抵15万独家优惠高达10万。

【小编点评】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被不少人誉为“中部崛起的龙头老大”。2009年,武广高铁、合武专线、“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让武汉赚足了眼球,一批“1+8”武汉城市圈人、“走出去”的湖北人、一线城市的市民们纷纷涌至武汉来“淘金”。昔日“孔雀东南飞”,如今中部崛起引导“风还巢”。武汉,你做好准备了吗?

发表于2010-02-25
【西部扫描】西部自然资源富足 发展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辐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延边地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小编点评】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西部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2.8%(200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全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正是这些差距才说明了西部西部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发表于2010-03-11
现在开发商就是拿80后开刀~
发表于2010-03-11
发表于2010-03-12
上一页|1|
/1页